去或留 Move or Stay
中 | ENG
  • 分享
  • 更多
  • 有話想說

香港社會的嚴謹性與學術研究有什麼關係?

10/30/2016

0 Comments

 
Picture
​在贊比亞長大的Janet在求學過程中,無論在地點和主修方向上都出現了多次轉變。她在贊比亞國際學校修讀高中課程,再到美國大學攻讀商科,最後來到香港進修社會學,期間又到倫敦、北京和上海交換學習 。總結各地經歷,Janet覺得香港學術氣氛有其獨特之處。雖然近日李國章指香港大學的學術研究不夠嚴肅令其排名下滑,但Janet反指香港的學術研究要求較高,亦與香港社會嚴謹處事的態度有關。
外國學習環境包容性高

Janet 分析學習經歷除了受到學校的學術氣氛和該國文化左右外,主修的方向也會有很大影響。由商學院到社會學院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我覺得商學院很注重社交和課外活動,目標要讓學生以後找工作更順利。但現在修讀社會學很不一樣,我自己一個人需要閱讀很多資料,並要對各種社會問題多加思考,培養建立自己觀點的習慣。」

談到贊比亞和美國的學習經歷,讓Janet 最印象深刻的是同學之間的包容性。

「我在贊比亞讀的高中裡有白人、黑人和其他國家的同學。這些非本地同學中有一些是殖民時代時留下來的第二、三代。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大家對於種族會有所討論,但並不會是歧視。」

「 而我在美國讀的大學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美國本地人,比較少國際學生。雖然學校也像其他美國學校般有濃厚的party文化,但我覺得當中的包容性很高,不是我不去party就會被排斥。我可以很自由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

香港社會的嚴謹性有其重要意義

所有學習經歷中,令Janet 感覺差別最大的是在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交換的日子。

「中國的學術圈會受到政治環境和傳統文化影響。例如在中國內地很多的社會學研究都是由智庫發表的,他們有時更看重結論是否與背後的目的相符,對研究方法論會有所忽略。相反,在香港和外國的學術研究中對方法論的要求則非常嚴謹,但只要方法論合適,可選擇研究的方向都比較自由。」

Janet覺得在香港做學術研究比較有趣的是中西結合-以西方的方法和理念去研究中國社會變化,有時候會產生很多新想法。另一方面,香港社會的嚴謹性也令她覺得香港的生活比較輕鬆。

「 因為香港社會處事嚴謹,只要你理解和遵從這裡的規則,你可以在香港生活得很舒服,無論在生活和工作環境都要比很多國家乾淨得多。」
Picture
價值觀改變令兩地對學歷追求有所差異

對於之前有另一被訪者指部分本科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Janet 表示不是十分清楚。但她留意到在自己修讀的社會學院中,只有幾個本地的MPhil 學生,反而內地學生佔了大部分。

「很多內地人來港讀書是因為覺得香港是一個更好的發展平台。這也符合古時通過考試當官的傳統,所以非常容易理解。」

然而Janet不覺得較少港人在港攻讀更高學歷是因為大家的求知意欲較低。 她猜測受到殖民歷史影響,港人或者不再推崇部分中國傳統價值觀。

「或許港人不再覺得考取更高學歷是每個人一定要做的事,大家更傾向西方的思維,不覺得職業發展是受學歷受限。比如我認識的一些外國人雖然只是高中畢業,但他們覺得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已經十分成功,不需要去讀大學都可以讓自已變得更好。」

「 另一方面,如果港人真的要去修讀更高學歷的話,他們也可能選擇歐美國家去進修。」

對於即將修畢MPhil課程的Janet來說,她或者要在另一個國家開展新的旅程,但在同等的學術研究機會下,她會更傾向留在香港,正是因為香港的社會嚴謹性和中西結合文化。雖然這兩方面對於很多港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或者到我們漸漸失去時才明白到當中的重要性。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去或留 Move or Stay

    時間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分類

    All
    公告
    創業
    台灣 
    學習
    家庭
    工作 
    工作假期 
    政治
    新加坡 
    歐洲
    歐洲
    生活 
    藝術
    韓國 
    馬來西亞

    RSS Feed

訂閱我們的最新消息 Subscribe to our latest updates

  • 分享
  • 更多
  • 有話想說